我今天想讲的题目是“经济增长与结构再平衡”。这个题目前些时候我在别的场合也讲过,但有些数据作了更新,而且是对不同的听众。这里讲的都是我个人的观点,我想先简单说说最近的经济增长形势。
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GDP增长6.9%,和去年的6.7%相比稍微有一点加速。出口由负转正,1-4月增长了8%,去年出口是负增长,今年出口形势似乎有明显好转,同时顺差也在收窄。还有一个情况就是:过去我们出口下降主要是因为劳...
要了解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在过去长时期的发展状况,首先需要简单回顾一下中国过去几十年来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基本情况。
1、经济改革以前的居民收入状况
中国在经济改革以前,居民收入普遍很低。如果以国际上发达国家或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来考察那时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情况,基本上所有人都处在低收入状态,基本上不存在中等收入群体。但城乡间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城镇居民收入平均是农...
1、我注意到,近年来不止中国,像美、德、日等等大国纷纷都把振兴制造业作为自身国家战略,您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过去多年来发达国家有“弃实就虚”的趋势。美国1990年工业产出还占GDP的28%,2008年只剩下22%,金融危机后不仅没有回升,2014年又降到21%。服务业则从70%上升到78%。其他发达国家的情况也差不多。其中合理的成分是服务业中有些对经济有重要贡献的新领域在发展,但另一个因素是虚拟经济例如金...
【编者按】“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7年年会”于2017年2月15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权、动力、质量”。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出席并发言。他表示,我们政府老在关心投资,政府能不能把关心的重点从投资转回到民生,转回到公共服务,回到社会保障?政府要去做市场做不到的事情,而不是和市场抢事情做。 以下为演讲实录。
近一时期,关于中国经济大家讨论的焦点是供给侧改革,什么...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减少非公益性用地划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
——在2016年7月26日中信出版社《中国经济十年增长展望》新书研讨会上的发言
一、牺牲长远增长保6.5% 得不偿失
总体上说,未来所谓L型的走势,我是赞成的。那么L的底在什么地方?是不是6.5%就是底了?在这点上我是有疑问的。个人感觉未来6.5%的底很可能保不住。或者说,要保证平均6.5%到2020年,可能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
如果说很难完成,我们是不是一定要尽一切力量去保它?是不是我们可以牺牲长远的经济发展的条件去保...
摘要
不要以为把钱变成钢筋水泥才叫积极的财政政策,花在老百姓身上就不叫积极的财政政策,那个理解是非常片面的。钱被人消费了,如果教育水平、文化素质、健康状况因此得到了提高,就加速了人力资本积累,而这恰恰是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原标题:改革制度 改善分配 培育国家长远发展动力
中国经济正经历着阶段转换
记者:老师曾经多次提到当前中国经济存在比较严重的结构性问题。而以林毅夫教...
【每日经济新闻2016.06.05】记者 李彪 早在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首次提出“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时隔4年半,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再次明确“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方向,并提出了6个“必须”。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该怎么走,户籍门槛、高房价等是否会将部分中等收入者赶回低收入群体?针对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
路透中文网: 如何看待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如何看待人民日报权威人士对中国经济的点评?在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王小鲁看来,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最大危险不是短期增长率低,而是越来越大的金融风险。防范未来金融危机是中国宏观调控的头等大事,这需要货币政策真正回归稳健,防止信贷过快扩张,并在几年内切实把杠杆率降下来。
他日前接受路透专访时不无忧虑地说,长期以来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导致杠杆率不断...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为辨清经济形势,我刊采访了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小鲁。他认为,推动改革和调整结构是我国经济走出低谷的关键;不应把工作重点放在保持短期经济增长,而要着眼长远。他认为创新驱动政策的实施应重在改善企业经营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条件。此外,他乐观看待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但同时强调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并谨慎防止互联网经济泡沫。
促改革是当务...
本文是中国市场化指数2015年报告的摘要版。正式报告全文将在不久的将来公布。中国市场化指数课题从2000年开始持续至今,到2011年的上一个报告为止,共出版了6个报告系统地分析评价全国个省份的市场化相对进程。最近几年因为数据和其他方面的某些困难而暂停,这次我们重新恢复了这个课题。考虑到2008年以后的某些变化具有趋势性,为便于分析问题,本报告以2008年作为基期,对2008年以来各省份的市场化各方面变化重新进行了数据计算...
(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年会上的发言摘要,2016-2-19)
我们现在实行的究竟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还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来这个问题想提给小川行长和易纲副行长的,可惜他们两位走了。去年GDP增长率报的是6.9%,但名义增长率只有6.4%,广义货币M2增长率是13.3%,比GDP增长整整高了7个百分点。这样的货币增长还能说是稳健的货币政策吗?
过去我们经济增长率在10%左右的时候,保持12%—13%的货币增长可以说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现在情...
问:最近有“权威人士”指出,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与1998年基本接近,你对此如何看待?1998年改革有哪些“后遗症”?
王小鲁:现在的经济形势与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的确有某些相似之处。在90年代前期曾出现过连续几年货币宽松和政府支持的大规模投资引起的经济过热,随后出现了产能利用率下降和过剩、企业亏损面扩大、效益滑坡、大批国企经营不善、经济增长下行等问题。对此国家于1995-1996年实行了对国有企业“抓大放小”的政...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从2000年起开始发布中国市场化指数,这项指数从六个方面,用20多个统计指标和调查指标来度量各省的市场化进程。最新的指数显示,经过2009年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导致市场化指数大幅下降之后,指数从2014年开始出现了明显回升。
该所副所长王小鲁表示,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来,这两年政府通过简政放权等改革减少了行政权力对市场的过度干预,这...
当前结构失衡的表现及原因
近一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持续下行,增长率已经从2010年的10%以上降至7%以下。与此同时,资本存量的增长率仍然居高不下,与经济增长的下行形成鲜明的对照。
我国从1978年到90年代中期,多数年份经济增长率高于资本存量的增长率,显示在投入与产出之间大体上存在一个较为良好的关系,资本产出率较高。大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8年,资本存量的增长率稳定地超过了GDP增长率,平均高出约2个百分点。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