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发展新兴战略产业靠什么?
《财经国家周刊》2010年3月    
     

近些年来,我国技术进步的动力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从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推动为主转变。在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中,企业资金所占比重已经从1996年的42%上升到2008年的72%,而政府主导的资金份额则退居其次。企业研发支出的上升,使得在此期间全部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从0.6%上升到1.5%。尽管这还是显著低于发达国家研发支出占GDP比重3%左右的水平,但我们已经看到了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在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中,企业自主的技术进步贡献功不可没。

1. 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和其他前计划经济国家的经验都证明,政府主导的技术进步,能够在某些关键领域取得超常进展,例如前苏联的军事技术和我国当时的两弹一星。但经济整体的技术进步却相当缓慢,这使我国在那个时期与先进国家的科技差距越拉越大。前苏联虽然在军事技术上曾与美国两强相争,但上世纪解体前,在绝大部分民用技术的发展和大多数产业部门的整体技术水平方面,都远远落后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主要靠市场、靠企业、靠全社会的力量推动技术进步,却可能不断取得技术创新,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这说明市场机制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是有效的。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有可能发挥全社会大大小小企业和众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远胜于计划体制下单纯依靠政府决策部门和少数决策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市场经济中大量企业和科技工作者全方位的技术探索和对科技进步方向的判断,远胜于计划体制下仅由少数人主导的技术探索和方向判断。计划体制的精髓是“我决策,你们照办”。而市场体制的精髓是众人分散决策,通过竞争,优胜劣汰。两者总体上孰优孰劣,不言自明。但最优的研发战略,还应该结合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各自的优势,市场主导、政府促进。

2. 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研发条件

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首先要靠持续的科技创新能力。缺乏这种创新能力,即便在某一时刻占据了技术制高点,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迅速落伍,使“新兴”产业很快被淘汰出局,更谈不到成长为战略性或支柱型产业。政府可以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这方面,政府的作用既有所长,也有所短。政府项目有雄厚的财政资金支持,而且不受盈利目标的约束,可以进行长周期、大规模、有良好社会效益但没有短期回报的研发。但如果缺乏明确的目标、严格的管理、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很可能造成重点项目重点浪费,最后形成一批徒具其表的报告,却形不成生产力。因此政府的研发管理必须改善,同时,培育科技创新能力,单靠政府推一推动一动是不够的,必须让这种创新能力蕴含于广大企业,必须有经济机制做保证,使之成为一种无法阻挡的自发趋势。

培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首先要解决市场环境问题。我国在为国内的知识产权提供法律保护方面,至今进展缓慢;企业间技术流失、技术抄袭现象十分严重;一项技术一旦成型,迅即流失,这是很多企业不敢进行研发投入的根本原因。一些企业说,不搞研发是等死,搞了研发是找死。

其次,鼓励企业研发的政策必须落实。对新技术的优惠贷款和税收政策,是帮助企业跨越资金障碍、促进研发的有力杠杆。但要使这些杠杆起作用,还需要建立对新技术进行初期甄别的有效机制和奖惩措施,以杜绝鱼目混珠、滥竽充数。

推进企业研发,也应当鼓励以市场为基础的民间风险投资机构发展。仅由政府筛选资助项目,风险过于集中,又容易导致寻租行为。民间风险投资,往往可以更好地与市场融合。

3. 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产业化条件

发展新兴战略产业,不仅要靠技术创新和消化吸收能力,还要靠新技术的产业化能力。政府的长处在于可能集中社会力量,集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于一身,在看准方向的前提下进行多部门协作、大规模投资,迅速形成生产能力。短处在于政府决策层远离技术前沿和生产一线,失误率高,一旦看错方向,则全部努力付诸东流;而且我们国家历来政府部门之间、国有企业之间缺乏配合,甚至以邻为壑,要协同作战往往更加困难。这种情况如不改变,长处就成了短处。此外,由于政府投资项目缺乏盈利性约束,可能塑造出一些一旦离开政府补贴就无法生存的企业。

因此新技术的产业化过程,也应该以市场主导,政府推进的方式进行。市场主导,就是新产业必须有良好的远期盈利性和市场前景。技术研发可以不追求一时的回报,但产业化必须追求长期回报,否则就不会有发展空间。因此必须以遵循市场原则的企业活动为基础,必须由企业自主决策、独立承担盈亏责任。政府推进,就是在认清方向、有准确清晰的市场远景判断的前提下,由政府帮助企业跨越某些短期内难以逾越的资金、资源等障碍,给予政策优惠或直接投资,乃至牵线搭桥,帮助协调企业之间、产学研之间的关系,促成多方协作,推进新产业发展。

4. 政府推进必须杜绝寻租行为

长期以来,政府推进技术进步和新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的项目,经常是人人都想咬一口的唐僧肉,往往在运作中难以避免暗箱操作,在评审中不够公开透明,在实施中缺乏监督核查,在完成后没有验收评估;最后是八方分肥,无果而终,大量浪费了宝贵的财政资源,扭曲了收入分配。这种情况往往是使政府主导的技术研发和新产业发展战略失效的重要原因。

要改变这种情况,改革、健全制度是关键,公开透明是核心。所有的政府资助、优惠、投资项目,都应该事先公布资助和优惠标准及投资可行性分析,建立完善的公开评审制度,并对实施过程进行核查,对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和评估,形成后处理机制。所有这些程序都应该向社会公布,置于社会监督之下。没有这样一系列制度变革,就很难保证政府政策和新产业发展战略的有效性。

话题:



0

推荐

王小鲁

王小鲁

96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 wangxiaolu@neri.org.cn

文章